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使爱笑笑么么 发布于2021-9-20 09:48 380 次浏览 0 位用户参与讨论 [复制链接]
宝安中心区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气息与滨海风情交相辉映。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宝安依托党建阵地推广设立“24小时不打烊”服务驿站。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宝安党群服务体系开启3.0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近日,宝安首届“逐梦行动”正式启动,将直接资助1000名职工攻读高等教育专本科学历。
为270万产业工人打开“进阶通道”,为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平台,其背后是宝安与日俱增的产业动力和发展活力。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宝安拥有商事主体近79.5万家,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其中制造业企业超过5万家;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超1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81家,居全市第一;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42家,位列全省各县(区)第一。
站在新起点,宝安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定位,亦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根据不久前发布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宝安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文旅经济和高端制造”,向着“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和“宝安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的目标,奋楫前行。
风劲扬帆正当时。随着“双区”时代到来,伴随着深圳向西的节拍,宝安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国际会展中心、海洋新城、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汇聚澎湃动能,“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建设跑出“加速度”,在这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上,奋力书写越来越多精彩的“宝安答卷”。
●南方日报记者 胡百卉
向海而生
滨海滩涂崛起城市新中心
珠江湾畔,南海之滨,宝安向海而生、依海而兴。从引进全国首批“三来一补”企业,依托加工贸易吹响工业化“号角”,到逐浪湾区大潮,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先锋范例”,宝安从海洋文化中汲取营养,凭借宽阔的胸襟、开放的视野、坚韧的品格和创新的勇气,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旧貌换新颜的宝安中心区,便是宝安逐浪而行、破茧成蝶的生动注脚。放眼望去,昔日是荒芜的滩涂早已是另一番景象:一道葱郁繁茂的中央绿轴从城市延伸至海湾,两侧坐落着造型各异的图书馆、青少年宫、公共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川流不息的城市道路将鳞次栉比的商业楼宇、疏密有致的广场空间无缝衔接;地铁1号线、5号线、11号线、深港机场专线、穗莞深城际线穿城而过,沿江高速、大铲湾港灯火通明、昼夜繁忙,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气息与滨海风情交相辉映;去年开园的欢乐港湾滨海文化公园鲜花成海,乔木葱郁,摩天轮巍然耸立,商务区热闹非凡,在海风吹拂下一派生机盎然,快节奏的城市步伐与惬意的自然美景相映成趣。
沿着宝安中心区一路向西眺望,49.5 公里长的海岸线涌动着创新热潮。“高山流水”新地标——湾区产业投资大厦项目动工开建;全国第一条地下、地面、地上三位一体的滨海廊桥加速建设;包括vivo深圳总部在内的8个优质企业总部项目集中扎根;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空港新城、海洋新城、国际会展城、宝安综合港区初现峥嵘……重大项目落子布局、连点成线,为宝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黄金海岸积蓄力量。
今年4月,宝安湾畔的超级摩天轮“湾区之光”正式启动,这座刷新了深圳天际线的建筑,成为崭新的城市地标。登上宽敞的轿厢,随着摩天轮的缓缓升起到达城市之巅,海天一色的壮阔、湾区都市的繁华尽在眼前——伶仃洋的碧波、西湾红树林公园、宝安国际机场、大铲湾港、西湾红树林公园、滨海风情小镇、空港新城、海上田园……山海相连、城海相融,深圳西部岸线“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区已初步显现。
创新驱动
智造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日,《宝安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对外发布,明确提出24项资助措施和奖励标准,助力宝安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
工业互联网是宝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今年3月,宝安区委、区政府以1号文形式出台《宝安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为加快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决策部署,建设好宝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提供政策保障。此次发布的《实施细则》正是对2021年宝安1号文的具体落实和操作流程予以明确和补充。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宝安的制造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立足自身优势,紧握发展机遇,宝安一手夯实工业基础,一手驱动创新引擎,在百舸争流的转型升级浪潮中,突出重围、奋楫拍浪。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宝安转换发展动能的又一大亮点。2020年,宝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842家,比2019年的4885家增长了957家,增长幅度接近20%,相当于每天有2.6家企业获评国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4年位居全省各区首位。在打造智创高地背景下,宝安不懈推进创新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起了梯次接续的科技企业梯队,企业创新能力、科技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均大幅提升。
如今,牢牢抓住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的宝安,绘就出新的“路线图”——构建高质量发展的“1+2+6”现代产业体系,其中,“1”即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2”即智能制造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6”即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总部经济和文旅经济。同时,宝安将着力打造“一轴四廊五核多节点”,高标准打造宝安中心区、空铁门户区、会展海洋城、石岩科创城、燕罗国际智造生态城等“五大发展极核”。
全面发展
民生为本绘就幸福画卷
人口迁移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城市吸引力的有力佐证。在宝安发展的时间轴上,纵观城区人口变迁,能够更加真切地触摸到其人口大区“表象”下跳动的发展脉搏。
根据5月以来相继公布的《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与2010年相比,宝安新增常住人口183.76万人,增幅在深圳各区中排名第二;全区常住人口超过447万人,以占比深圳1/4的体量,位居全市首位。
持续增长的常住人口数量离不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全面进步作为支撑。而这也正是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宝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在财政报告中,宝安的答案是连年攀升的民生投入。在教育方面,宝安建学校、增学位,缩小教育资源差距,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2020年新建成启用的海裕小学,1600多个学位中有55.5%给了非深圳户籍学生。2020年8月,宝安6所新校启用、13个学校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公办学位超过20000个,新开工的学校建设项目85%位于沙井、新桥、松岗、石岩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片区;在医疗方面,宝安加大医疗资源投入,让宝安人“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建设运营了全国首家以纯中医治疗为手段的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启动国内首家以机场及海上应急救援为特色的综合三甲医院项目、沙井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工程、宝安儿童医院工程等5个医院建设项目;建成燕罗社区医院,填补了全市社区医院、全市中医医养融合医院和街道公立医院三大空白。
在百姓生活里,宝安的“答案”浓缩在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中。宝安在全国开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治水模式,4年时间里累计投资400多亿元开展系统治理,建成4000公里管网,还清40年污染欠账,全区河流全面稳定消除黑臭;举全区之力向大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问题攻坚冲刺,大气质量持续好转,一年有300天以上空气质量为优;积极响应“千里碧道”建设计划,加快推进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宝安段)建设,构建起了“一轴两带五区”的生态廊道。
在政策扶持上,宝安的“答案”落笔在持续优化的人才服务里。宝安区委、区政府千方百计“筑巢引凤”,吸引优质人才扎根宝安。近年来,宝安累计发放人才奖励补贴2万余人次,补贴金额超12亿元,多方筹集人才房和保障性住房1.6万套,吸引了179个创新团队及中科院电子材料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教学研机构接连进驻。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宝安相继启动全市首个区级人才主题公园,揭牌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上线宝安人才大数据云图等创新举措,聚四海英才、集八方智慧,建设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创新力、欣欣向荣的美丽宝安。
一线观
“两新”组织党建驱动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伴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不断涌现,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宝安是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全区近79.5万家商事主体,约270万产业工人,既汇聚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为“两新”组织党建向纵深发展提出新挑战。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越发鲜明,宝安如何以党建凝聚职工队伍、人才队伍?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党建工作,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需要宝安在创新突破和探索实践中总结经验和答案。
“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上率先示范,为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高质量推进“两个覆盖”,全面加强机关、国企、学校、医院党建,实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三同步”,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全面质量过硬、全城率先示范。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宝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珂表示,为此,今年宝安区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实施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攻坚行动,聚焦聚力打造两新党建品牌这个主攻点,推动两新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方面,宝安将进一步突出新兴领域和本土特色,探索构建快递物流业党建的宝安模式。作为全市唯一坐拥国际机场的行政区,宝安物流快递产业集聚优势明显。聚焦新业态,宝安在全市率先成立区、街道物流快递行业综合党委,初步构建成“区+街道+园区+企业”四级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今年宝安区街两级行业综合党委将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整合资源优势,打造行业党建特色、引导行业自律、开展交通整治、推动社会治理,让快递小哥成为遍布全区的文明出行宣传员、突发情况预警员、民情民意收集员。
另一方面,宝安将结合平台经济特点,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载体,逐步成为平台经济最活跃的新业态。对于宝安而言,工业互联网的先发优势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广阔蓝海,也是其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全新空间。立足平台经济,宝安将深入推进“两个覆盖”,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带动引领“链上”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党建
3.0党群服务体系
筑牢基层党建“四梁八柱”
中午12点多,市民章先生走进沙井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直奔政务服务一体机。选择申办事项、进行身份核验、确认办理信息……不到5分钟,章先生就顺利拿到了一张打印好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我就在西荟城附近上班,走路到沙井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不到10分钟。在网上的申请通过审批后,午休时间抽空过来就能拿到证明,既不用跑线下窗口,也不用担心邮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非常方便。”章先生说道。
高效便民的服务得益于近年来宝安依托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在全区推广设立“24小时不打烊”服务驿站,全面铺开政务一体机、自助办事区等功能设施,满足党员群众“实时泛在”的服务需求。
近年来,宝安区着力推动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点的基层治理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支撑的红色阵地体系,成为这座人口大区构建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从率先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联动的1.0时代,到延伸基层阵地触角,逐步覆盖园区、楼宇、企业等“两新”组织的2.0版本,实现全区平均每1平方公里就建有一个党群服务中心。如今,宝安正探索突破传统的行政级别限制,以服务功能为导向,构建广覆盖、多层级、多类型的党群服务中心矩阵,开启三级党群阵地体系3.0模式的新篇章。
再次“升级”的宝安党群服务中心矩阵,用新的评价标准塑造更加稳固的体系结构。其中,第一级为分布在街道、社区、园区以及商圈的210个党群服务中心,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齐全;第二级为根据居民群众需要,开设的各种党群服务驿站,规模及服务范围较小;第三级则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及公共服务场所开设的24小时党群服务微站,规模最小,但为居民群众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服务。三级党群阵地环环相扣,既具共性特征也不失个体特色,既有“独唱”风采,也能奏响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捷回复: 【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深圳家|家在深圳论坛-深圳城事生活社区-心安处即故乡

深圳家,宏跃创智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家,爱生活,心安处即故乡。

Copyright © 2001-22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宏跃创智 X3.4

快速
发帖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